湖南专升本语文的宝子们注意啦!元代文学内容看似不多,却是考试里躲不开的重点。别以为篇目少就好对付,关汉卿的剧作、马致远的散曲、《窦娥冤》三桩誓愿… 这些都是高频考点。今天试总就来帮你把这部分知识点捋顺,让你备考时不遗漏任何得分点!
元代散曲和北曲杂剧;杂剧中心由大都(北京)转到杭州。
小令: 独立的一支曲子,形式短小精悍(如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)。
套数(散套): 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,有尾声。
北曲杂剧简称“元杂剧”,角色主要包括“末、旦、净”。
体制: 通常为“四折一楔子”。折是音乐单元(一套曲子),也是情节段落;楔子篇幅短小,用于交代背景或衔接剧情。
构成: 曲词(唱)、宾白(说)、科范(动作提示)。
在唐代讲唱文学、宋代诸宫调、金代院本的基础上日臻成熟。
前期作家:王实甫、关汉卵、马致远、白朴,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;
后期作家:郑光祖、宫天挺、秦简夫、乔古,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。
起源: 早于元杂剧,又称“南曲戏文”,北宋末南宋初兴起于浙江温州(永嘉)一带,故又称“永嘉杂剧”或“温州杂剧”。
特点(与杂剧对比):篇幅长,不分折,分“出”(场次)。演唱灵活, 各种角色皆可唱,可独唱、对唱、合唱。用南曲,音调较婉转。
吸收了宋词、唐宋大曲、诸宫调、唱赚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。
四大南戏:《荆钗记》、《白兔记》(又名《刘知远白兔记》)、《拜月亭记》、《杀狗记》,也被称为“四大传奇”。
与马致远,郑光祖,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,位于之首。
元杂剧奠基人,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、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,被誉为“曲圣”(曲中圣人)。
风格: 题材广泛,深刻反映社会现实,尤其擅长刻画底层女性。
主要作品有《窦娥冤》《救风尘》《望江亭》《单刀会》等。
散曲《一枝花·不伏老》是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之作,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。
字千里(一说字致远),号东离;元代杂剧家、散曲作家,被誉为“马神仙”,有“曲状元”之称,。
有《东篱乐府》一卷,在前期作家中是保存散曲最多的。
风格: 文采斐然,意境深远,充满浓厚的时代悲凉感和隐逸情怀。
风格: 作品清丽典雅,情感细腻,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代表作:《倩女幽魂》(全名《迷青琐倩女离魂》)、《三战吕布》等
原名恒,字仁甫,后改名朴,字太素,号兰谷,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。
现存杂剧《梧桐雨》《墙头马上》两种,也是其代表作品。
《窦娥冤》:惊天动地的社会悲剧,取材于东海孝妇,主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正。
王国维评价《窦娥冤》“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”。
三桩誓愿:“血溅白练”、“六月飞雪”、“大旱三年”;桩誓愿感天动地,是对黑暗吏治最强烈的控诉!
以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,作者着重抒写家国衰败之痛,以及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。
该剧一方面表现了汉代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,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皇帝作为普通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悲哀。全剧以浓烈的抒情见长,注重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描写,有一种浓郁的感伤情调。
《梧桐雨》又名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(杨玉环、李隆基),历史剧。
根据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以及其他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创作的。
通过描写杨玉环、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,宣示了深刻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。
元代著名杂剧家纪君祥的代表作,是一出悲壮感人的历史剧。
《赵氏孤儿》是我国第一部传入欧洲的戏剧作品,在元曲中被喻为“雪里梅花”。
被誉为“杂剧之冠”,北曲的压卷之作,原出唐代元稹所著的《莺莺传》。
叙写了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追求婚姻自由、反抗封建礼教的故事。
该剧又称《闺怨佳人拜月亭》,主角为尚书之女王瑞兰和书生蒋世隆。
以战乱为背景,展现爱情在患难中的坚韧,反对门第观念对爱情的干涉,强调男女双方的真情与担当。
该剧素材源于白居易的《井底引银瓶》一诗,白朴改变原诗思想倾向,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,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。
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《离魂记》,该剧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情节离奇、构思巧妙。
主题: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,用极端浪漫手法反抗封建家长制。
作者以虚实互补的描写,表现了倩女失魂落魄的心理和神态,既写出了当时女子为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的勇敢、抗争,也描述了她们在礼教的扼制下不能自主的可悲命运。
《单刀会》(关汉卿)、《汉宫秋》(马致远)、《梧桐雨》(白朴)、《赵氏孤儿》(纪君祥)、《渑池会》(高文秀)。
周德卿《中原音韵》既括其特点为“文而不文,俗而不俗!”
分为豪放、清丽两派。
豪放:马致运,张养浩;
请丽:张咏久。
作品:小令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(“民本”,千古绝唱),散曲集《云庄乐府》。
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;与乔吉并称为散曲中的“双壁”,更被誉为 "曲中李杜"。
钟嗣成称“心性聪明,酷嗜音律”;朱权称“如凤管秋声”。
名德信,字实甫;元代杂剧家;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
杂剧多以“儿女风情”为题材,被形容为“花间美人”。
王实甫和关汉卿开创了中国戏剧史上“文采”和“本色”两个重要流派。
元代杂剧作家。所撰杂剧6种,今仅存《赵氏孤儿》1种。
元末明初高明所作南戏《琵琶记》是南戏复兴的标志性作品,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,被誉为“南戏之祖”。
“双线结构”典范: 一条线写蔡伯喈在京城的高中后的无奈,一条线写赵五娘在家乡的苦难与坚贞(如“糟糠自餍”),两相对照,感染力极强。
1.被称为“南戏之祖”的是下列哪部作品
A.《拜月亭》
B.《白兔记》
C.《琵琶记》
D.《杀狗记》
2.元杂剧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,出自( )一剧的李千金就是其中之一。
A.《救风尘》
B.《望江亭》
C.《谢天香》
D.《墙头马上》
3.元曲是指()
A.元代散曲
B.元代戏曲
C.元代杂剧
D.元代散曲与杂剧的合称
4.有“曲状元”之称的元代作家是()
A.乔吉
B.马致远
C.关汉卿
D.杨维桢
5.元曲四大家不包括()
A. 白朴
B.王实甫
C.关汉卿
D.郑光祖
关于元代文学的考点就先梳理到这里啦。记住,考试不只是考死记硬背,更考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。把今天讲的知识点和真题结合起来练手,看看自己哪些地方还没吃透,及时查漏补缺。备考的路或许有点累,但每多掌握一个知识点,就多一分底气。
下期还想看什么干货内容分享,欢迎评论区留言~